您好,欢迎访问洪湖市纪检监察网!今天是: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廉政要闻

初心·故事丨杨培森:即使砍我脑袋,我也要参加共产党

【发布时间:2019-08-02 09:28:12】 【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】【我要打印

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杨培森

  位于上海西郊的川沙烈士陵园里,安葬着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杨培森的遗骨。多年来,尽管陵园曾数次征集烈士实物,但关于杨培森的实物却一直是空白,纪念他的展厅里,展品仅有几张老照片。然而展墙上展示的杨培森曾讲过的一句话则十分震撼人心:“我看党为平民谋事就是好,即使砍我脑袋,我也要参加共产党。”

  一首歌,一生的承诺

  杨培森生于1883年,江苏川沙(今上海浦东)人,他是中国早期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。1906年,杨培森进入上海启昌机器厂当钳工,后转入英商祥生铁厂工作。五四运动前后,他积极参加罢工斗争。1925年5月,他率祥生铁厂工人参加反帝爱国的五卅运动,并被推选为祥生铁厂工会会长。

1919年7月,上海铜铁机器公会发起人合影(二排左起第五人为杨培森)

  1925年,杨培森遇到了被上海区委派到浦东工作的张佐臣。张佐臣早年曾在上海杨树浦日商大康纱厂做工,是该厂工会的最早组织者,他18岁入党,与杨培森相遇时也只有19岁。张佐臣常常与杨培森谈心,向他宣传党的主张。面对比自己小20多岁的年轻党员,42岁的杨培森心生敬仰。

  一天,张佐臣在开会时教大家唱《国际歌》,这一场景深深打动了杨培森。他情绪激昂,充满干劲。此时的他,对党产生了无限向往,于是他找到张佐臣表明入党的心意,他对张佐臣说:“我看党为平民谋事就是好,即使砍我脑袋,我也要参加共产党。”1925年6月,杨培森在张佐臣的介绍下终于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在领导工人运动的斗争中,杨培森成为张佐臣的得力助手,两人建立起深厚的友谊,成为一对生死与共的战友。

  一条路,一世的付出

  杨培森曾担任过上海铁厂总工会委员,中共浦东委员会委员、组织部主任,上海总工会副委员长、代委员长等职,参加过上海工人第二、三次武装起义。1927年4月,他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。

  革命形势如火如荼,而杨培森的经济收入却没有保障。据杨培森的后人回忆,他原本是技术工人,薪水不低,本可过衣食无忧的生活。但参加革命后,他不遗余力地支持革命斗争,不仅倾其所有,还借了不少债。他曾对妻子这样说:“一个人能为天下劳苦工人的解放多做些事,打倒了反动派,大家安居乐业,不就是顶好的事吗?”

        1927年3月,杨培森任上海总工会副委员长,参与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南市区起义。图为参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工人武装

  为维持生计,杨培森曾把16岁的大儿子送进英美烟厂做工。1927年2月,他因积极带领工人群众参加上海工人第二次武装起义,被英商老板开除。在筹备第三次武装起义之时,为了给武装起义购买枪支,他毫不犹豫地卖掉了自家赖以生存的七八亩田产。“甚至没有留下一件像样的衣服。”杨培森的后人回忆,他没有给妻儿留下任何财产,在他牺牲后,妻子杨周氏到祥生铁厂为工人做饭、洗工作服,几个孩子到书店帮人装订、切割书籍,赚取微薄收入,这才一点点还清了债务。

  “我们既被捕,只有死而已,诸同志宜各努力奋斗。”

  1927年6月下旬,中共江苏省委成立,杨培森担任省委执行委员。6月29日,杨培森、张佐臣在虹口横浜桥上海总工会秘密会址开会,事前杨培森安排妻子在弄堂里望风。突然,熟悉地形的叛徒带领一群警探迅速包围会址,抢在杨培森妻子报信之前冲进房间,逮捕了杨培森、张佐臣等人。他们先被送到狄思威尔路巡捕房,当晚转押到淞沪警备司令部。

  审讯期间,杨培森以化名应对,但叛徒指认,身份暴露,祥生铁厂企图营救未果。杨培森意识到,他们可能马上会被杀害,但他没有丝毫动摇和软弱,他平静地对难友们说:“我们既被捕,只有死而已,诸同志宜各努力奋斗。”

  1927年7月1日,在被敌人抓捕关押两天后,44岁的杨培森和21岁的张佐臣肩并肩走向刑场。临刑时,他们神色自若,最后一次唱起了那首《国际歌》——

  “起来,饥寒交迫的奴隶!起来,全世界受苦的人!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,要为真理而斗争!”

  (文字整理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刘芳源 资料来源:《用生命诠释忠诚——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牺牲者寻访》 长江日报编辑部编 人民出版社 资料提供:武汉革命博物馆)


 

 

主办:中共洪湖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洪湖市监察委员会
Copyright © 2004-2015 洪湖纪检监察网 [www.hhlz.gov.cn]
鄂ICP备16007984号-1